价格太贵流失快 民营养老院难“爱”北京本地医生
每到过年,房山区同年华养老院的院长刘贞月就会感到“压力山大”,养老院的医生要回家过年了,她得绷紧神经看紧那些不回家过年的老人们。因为本地医生开价高、要求多,大多数民营养老院不得不聘请外地医生。专家指出,政府应出台政策,建立本地退休医生与养老院对接平台,以解决养老院招医难的现状。
价格太贵请不起 本地医生要八千 外地只需花一半
在同年华养老院里住下的,主要是失能失智的老人,因此医疗和护理对于这家养老院来说格外重要。平日里需要有护士给老人们服药,有医生判断和处理老人们身体上的突发状况,所以聘请医护人员是笔不能节省的开支。然而,对于这家床位入住率仍然较低的民营养老院来说,要严格考虑成本。
“请北京本地的医生?我就没敢想这事儿。”自从去年接管了这家养老院,刘贞月就认定了必须配备一名医生,可她跟同行一打听,北京本地退休医生月薪要在8000元左右,好的甚至上万元。在朋友的推荐下,刘贞月从河北张家口请来了一位男医生,月薪3500元,包吃包住,周末只休息一天,如果干得好还能继续涨到4000元。前几天晚上,院里一位患痴呆症的老人午睡不醒,到了晚饭时段也叫不醒,医生一直守在身边,直到家属到来。“要是没有医生在,我这心里一点儿底儿都没有。”
不过,刘贞月的心依然悬着。“万一哪天他被挖走了,我就很难找到这么合适的医生了。”刘贞月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靠增强感情联络来“拉拢”医生,过年过节送点儿小礼物,医生的家属要是来北京旅游提供住处等,“前几天讨论过节休息的事情,医生说他休个四五天就够了,我让他多休息几天,说实话,尽管不想让他走这么久,但也必须得这么说,毕竟这样的医生太难找了。”刘贞月无奈地说。
雇佣关系不稳定 高薪聘来本地医 轻轻松松被挖走
“从去年初筹建养老院到现在,一年多时间,我们这儿就换了三个医生,到现在还在寻找更合适的。”提起养老院招医难问题,位于海淀区的一家民营养老院负责人陈华(化名)连连摇头。
对于一家养老院来说,医生无疑是最重要的软件资源。“不光是老人的子女会在先期了解养老院时询问医生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收住老人,首先得保证有医生在岗,否则一旦老人在养老院突发疾病,我们就会措手不及,而且还有可能惹上官司。”陈华说,当时也是千方百计朋友托朋友,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刚从一家大医院退休的医生,早早建立了聘用关系,养老院还在施工,就每月给她6000元工资,为的就是确保养老院一开业就有医生在,而且也让她为养老院的建设出谋划策,好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打个好基础。
然而早打算并没有带来好结果,正当养老院打算开业时,这位医生却临阵辞职,陈华之前支付的10个月工资打了水漂。“据说是有家私人诊所开出了1万块钱的月工资,她就去那儿上班了。”
24小时在岗做不到 8小时工作制养老院里不现实
陈华说,除了给不了高工资,工作时间也是一大问题。“老人往往会在夜里突发心脑血管病,所以养老院需要医生尽量能够24小时在岗。这就出现了矛盾,北京本地医生基本上都要求8小时工作制,不可能一天24小时甚至周末都在养老院里。“但如果按照8小时工作制,我雇3个医生轮班倒,又实在负担不起。”
最终,陈华找到了一位来自黑龙江某中小型医院的退休医生。“职称证明是内科主治医师,而且由于是外地人,可以长期待在养老院里,算是符合了咱们养老院的基本需求。”陈华说,每月6000元工资,外加社保和吃住,这位医生一个月的实际开销大约1万元,“这已经是养老院可以负担的极限了,我真是咬着牙请的。”
提起养老院里最理想的医生标准,陈华说:“还是咱们北京本地的退休医生合适,一方面可以知根知底,了解医术,另一方面,一旦养老院里的老人突发疾病,本地医生也对北京的医疗情况比较了解,甚至还能发动身边的医疗朋友出手相助。”
但陈华也坦言,目前养老院的招医难问题十分普遍,很多养老院都因为支付不起高工资而找外地医生救急。“甚至还有一些养老院使用套牌医生,也就是说给卫生部门递交医务室申报材料中的医生是一个人,实际上给老人进行日常保健时是另一个人,我不想弄虚作假,所以直到现在,还在利用一切机会争取能找到一位本地正规医生。”
“零差价”购药不享受 报销限制多开药还得外面跑
已经行医46年的姜玉杰是今年年初才“跳槽”到丰台区长辛店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北京康助护养院)的。作为一位72岁的北京本地医生,姜玉杰说,人都有老了的时候,尤其是养老院里住的大多数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更离不开医疗的支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到他们,“要是为赚钱就不来这儿了”。
然而,才来了1个月,姜玉杰已经发现养老院办医务室的重重困难,最直接的是级别不够,许多药物和治理难以开展。“比如说老年人的高血压,我这么多年常用的效果最好的是清肝降压丸,可是这里不能报销,还有治理老人肾阳虚的苁蓉益肾颗粒、右归胶囊,都因为级别不够,不能报销。”
姜玉杰发现,养老院的医务室不享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零差价”购药政策,用药上许多针对老年人的药物在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是“无自付”,而在养老院则是“全自付”,养老院住的七八成都是不能自理的老人,大多需要长期吃药,不少老人还得去外面开药,而那些需要长期吸氧、吸痰的老人,还有一些其他的护理项目,如果住院都是可以走医保报销的,但是在照料中心的医务室门诊,根本不在报销范围内,有的即使通过门诊走了报销程序,也可能会被拒付……以前一坐一上午恨不得都不能动地儿的姜玉杰,如今要频繁地跑药房,得问问哪些药能报销,为了减轻老人的经济负担,他得尽量开医保范围内的药,“这可比在医院看病麻烦多了,难怪医生们都不愿意来养老院。”
观点 退休医生和养老院 应建立对接平台
“我身边有不少退休的协和老医生都表示愿意到养老院去发挥余热”,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教授表示,现在我们更多的是社会或者商业机制在办民营养老院,这类养老院更需要规范,特别是如果收住失能、高龄老人,就应该保证医养结合,但现在很多养老院连聘用合格、正规的医生都不能保证。
“其实,我们有很多的社会资源,包括北京协和医院一些老专家,有一些不是高级职称的甚至比较年轻就退休的,他们完全有能力在这种养老院机构里面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也节约了整个社会的资源”。政府应该主动出台一些政策把它协调起来,资源是有的,就是怎么去打造一个对接的平台,并出台一些相应的鼓励政策。
----名医传世(www.mycs.cn):提供医院培训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医院打造强的大医疗团队!更多行业动态尽在名医传世资讯频道!
下一篇: 华润医疗与JCI共同成立医院管理研究院
热门排行
- 1医疗信息服务时代在靠近——医群科技与南方医科大学专家共商医疗产能转化
- 2医技流通新概念,名医传世课程开放周 ——骨科匠人和他们的螺钉钢板
- 3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广东医群科技有限公司第三期招商沙龙
- 4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携手名医传世,助飞中国医疗质量提升
- 5建医疗高地解决“就医难”,人才培育是瓶颈
- 6当他们说起规培,都在说些什么?
- 7众所纷纭吐槽医院规培,到底路向何方
- 8激情成就未来——名医传世产品核心价值全国演讲大赛总决赛
- 9糖瘾 影响现代人健康的新问题
- 10饮酒致癌,比你想象的更凶残!
推荐阅读
- 未来5年上海将新增300至500名儿科医生
今年年初,上海的家长们普遍反映儿科看病难,再次显现了大城市人口增长势头与公共服务瓶颈之间需要协调的问题。
- 远程医疗咋算账?贵州放宽限价至1550元每小时
日前,贵州省出台《关于规范远程医疗服务价格通知》,规定公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以受邀远程医疗机构的级别确定。
- 郑大一附院院长如何看待舆论热议的
1月25日下午,郑州代表团讨论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副校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阚全程呼吁河南加快建设“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让河南人就医“大病不出省、小病不出县”。2015年,郑大一附院曾被相关媒体称为“全球最大医院”;75亿元营收也让媒体聚焦。作为院长,如何看待舆论热议?作为省内医疗领域标杆,河南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医院之一,郑大一附院未来五年咋发展?1月27日,河南日报记者对阚全程进行了独家专访。
- 心脑血管互联网医疗平台“橙医生”获500万A轮融资
健康界获悉,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药集团”)于2月1日通过决议同对外公告,2016年1月27日,昆药集团与广州桔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橙医生”)签署增资协议,投资500万人民币,参与橙医生A轮融资。公告显示,投资完成后,橙医生将成为昆药集团布局医药电商、进行患者教育的重要流量入口,和获取医生资源的重要平台。
- 贫困家庭孩子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科研人员认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 新服务商 | 2015值得医院关注的十大创新
2015年底,新华网、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社会责任公益盛典启幕,飞利浦荣获“2015年度中国社会责任科技创新奖”。